音乐——是一种求知的方式
更新时间:2017-02-24 13:04:57
音乐是世界共通的语言,也是人类沟通、表达情感和文化特色的重要工具,同时更是儿童发展智能和身心的关键。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认为音乐是个人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元 素,必须具备音乐的修养才可视为完整。
另外,他更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来解说音乐对改 变社会的道德风气所起的重要作用。
比如在香港,音乐教育可大致分为两方面,包括学校课程以及校外课程。
其中,学校音乐课程被归纳为 艺术教育学习领域内的一个科目,并由香港课程发展议会订定其发展方向及策略、宗旨及学习目标。
校外音乐课程一般泛指家长为子女安排的个别乐器课程,此举不仅是为了装备子女面对未来的环球竞争,还可以换来一张张的证书和投考名校的入场券,以符合那种相传的说法:“若要入读名校,小一前应该考取乐器二级程度,正如走路吃饭一样的理所当然。”
然而,音乐教育所牵涉的范畴甚广,若要达致陶冶性情和启发学生的美感、智能和德育各方面的发展,家长应该如何 为子女拣选最好的课程,并为所投放的时间和金钱期望怎样的回报?
从经济角度看,凡是需要付出金钱来换取回报的项目,都是投资的一种。
任何一项投资,在计算回报前,也必先考虑投资额,以及当中所涉及的年期和风险。
以“学琴”为例,市面上师资较佳的老师,每堂收费约200元以上,而一般学生需要约十年时间才能达致认可的“八级”程度。
屈指一算,家长在音乐教育上的投资额在八万元左右。有别于投资股票,家长在投资音乐教育时,往往忽略了其风险及回报。
事实上,音乐教育本身需要投资者承担的责任,并非单单是金钱或时间,还需要付出精神和努力,寻求最好的老师使学习的过程顺畅,风险可谓颇高。
业的演奏或业余的弹奏,音乐所带来的喜悦都是无法计算的,但并不等同于不计回报。以“学琴”为例,家长可透过小朋友是否享受学习的过程、练习的趣味以及其学习进度,作为厘定是否合乎心中“投资回报”的指标。
客观而论,音乐教育其实等同一项长线投资。
学习音乐的「资本」为时间、耐性及金钱;若学得其所,所谓的「回报」应当是终生受益的,恍如跟音乐成为良朋知己。
学习乐器有别于其他课外活动,因为音乐需要投放的时间较想象中为多,而当中所带来的满足感同样是无法媲美的。
全面的音乐教育:
正如所有孩子都有学习语言的天分,他们同样有明白和理解音乐的先天本能。音乐教育跟其他范畴的学习都讲求自幼打好基础,致使学习的效能大大提升。
要孕育学生对音乐的终生爱好,除了需要一位合资格的老师外,其教学方法也必须多元化,一方面传授弹奏技巧,另一方面营造浓厚的音乐气氛,让学生多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以扩阔学生的眼界及启发他们的音乐灵感。
前些天,偶然听到几位家长的谈话,说到“xx老师古筝能够教到4级,某某老师能够带到6级”,我心里为学习的孩子捏了一把汗,这意味着老师的学习并不完善,并不成系统,只能教授初级的东西,其实我们古筝的学习在初期就要贯彻很多未来高级别的学习内容,早早做铺垫,让孩子一步步往上走。
然而老师都不清楚后期的学习,又何谈铺垫?
现实世界中并非所有学生都有潜能成为专业音乐演奏家,可是拥有基础的音乐修养却成大势所趋。
音乐作为世界共通的语言,可以为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打开话题,亦有助于不同界别 的发展。
正如学习语文并不等同于要做文学家,学习音乐也不一定要成为音乐家。
再者,不少学术上的调查都指出,长期接受音乐训练的学生一般都较为专注及细心,并具有坚毅、自律及尽责 的态度和承担精神,可见音乐教育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同时这些优点也可以套用在不同的范畴上 。
音乐,其实是一种求知的方式。
只要找到音乐的真谛,自然能够发掘音乐所带来的终生回报。
更多新闻资讯欢迎关注大蜀艺术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