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大蜀琴闻】中小学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浅析

更新时间:2018-12-12 14:00:20  

摘要:视唱练耳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音或者音乐感性感知能力的一种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明确视唱练耳的教学目的,探究适合中小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方式。本文针对现今中小学视唱教学练耳存在的问题,以视唱练耳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为基础,从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改进教学,以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从而达到以美育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现状 教学环节 教学模式和方法 诱发审美感受

一、中小学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及现阶段的教学目的

(一)现状分析:视唱练耳是一门外来的学科,是一门涉及到培养一个人的视奏、唱、音高听辨、节奏把握,以及乐曲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音乐基础学科。对中小学生而言,视唱是歌唱的基础,练耳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听觉,还可以培养大家的音乐记忆力。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大都采用视唱和练耳同步进行。但是,视唱练耳课程过于枯燥,练习过于乏味,技术训练的成分过多,这些对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强烈的打击。如果因此而遏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达不到它应有的目的,还会起到反作用,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视唱练耳到底该怎么教,怎样才能教好,确实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教学目的:从内容上讲,视唱练耳主要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学生从学习第一首儿歌开始,就已进入认识音乐的初级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音高、节奏、强弱、句感的模仿,是音乐的感知过程,模仿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学生音乐感觉的标准。模仿得越像,他的音乐表达就越完美。而这种模仿,实际上就是一个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视唱练耳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经过系统的技能训练,能够运用训练有素的内在听觉在心中展现音乐的形象并根据这个形象去表现音乐。通过视唱练耳学习,使学生正确而牢固地掌握音高、音准、时值、节奏、节拍等,从而达到真正的认识和掌握简谱,使其在艺术实践中应用自如,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二、视唱练耳教学的四个环节

要使视唱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提是要教学得法,具体来说,应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1、识谱

要做到视谱即唱,首先必须识谱。识谱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乐理,能识别各种音乐符号、标记,并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在这方面,我们要先培养学生识谱兴趣,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比如先学歌曲,再识谱;或者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2、节奏

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是音乐的生命,人们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学生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节奏是比较容易的,节奏大多是从人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为了表现节奏,可进行有节奏的语言朗读。在教学中,建议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即用音乐带动孩子做各种符合节拍的形体动作。

3、音的强弱

音的强弱是音乐要素之一,但对学生来讲是个新名词,所以必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音响帮助学生理解音的强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听辨出乐曲中的强弱和初步理解其表现的音乐形象。而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对音的强弱概念常常会说成响,所以教师要在直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强、弱新知识,并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强、弱不同效果。

4、音准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艺术就会有天赋和悟性。音准是一种基本的音乐素质,我们要想把一首歌曲唱好,把音高唱准是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没有这个东西作为保障,其他的什么都会逊色。但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实际性问题就是学生完全或是极少有音准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一些特定的教学用具来加深学生对音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音准。

三、改进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掌握了视唱练耳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后,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找出教学弊端,探求改进的方法。

首先,教师的备课是关键。

学生学习视唱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大致需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接受信息,即耳朵和眼睛把音乐信息输入大脑;二是对信息的整理、加工,即大脑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形成一定的经验;三是信息的输出,即大脑对形成的经验进行转换,用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备课时,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

其次,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由于现阶段的视唱练耳课程过于枯燥,练习过于乏味等原因,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视唱练耳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我们需要改变以往那种用琴带、跟琴唱的传统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上课的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大伊教学中的柯尔文手势唱名教学法,要求学生集中思想注视教师用直观形象表达的手势变化,迅速反映音高的变化,然后准确的把音唱出来。这种训练方法能使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大脑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同时,学生也能自觉地做到用心用脑去唱,使音高概念真正印在脑子里。

再次,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聆听,通过“听”来更好地指导教学,以提高视唱课的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放几次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每听一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歌曲的意境。

最后,以美育人,诱发学生审美感受。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其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这就告诉我们,视唱练耳教学一定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师应把新课标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视唱练耳教学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教材、组织教材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对比性,利用歌曲的立意和情境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终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使学生在轻松、优美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的教学过程虽然漫长而又复杂,但只要我们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以新课标为依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便能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学会用心去聆听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在音乐美的感染下,逐步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