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还能不能快乐学琴了?
更新时间:2016-05-27 15:55:09 打印此页
6岁立志成为小提琴家、13岁考入英国梅纽因学校,被称为“神童”的吴韵喆是那么谦虚、有修养,阳光灿烂的笑容十分富有感染力。7月18日下午,趁着放暑假回国、在北京中转飞机的空闲,吴韵喆和他的父母受邀来到森林音乐公益讲堂,与现场的琴童和家长们分享了快乐学琴的经验。
把“快乐”迁移到练琴上来
“六岁时,我对父母说,想成为一名小提琴独奏家,希望带着小提琴走遍世界,他们就开始努力帮助我实现梦想,他们从没打骂过我,而是理性地讲求方法。很多人认为琴童就是打出来的,其实快乐地激励孩子自己主动学习效果更好。”为了激发他的想象力,刚学琴的时候,爸爸对他说,“每件乐器里都有一个小小的音乐精灵,我们看不见,但是它真的存在。如果你奏出了美妙的音乐,它就会在空中随着音乐跳舞。如果你继续演奏,其他的音乐精灵就会从各处赶来参加舞会——只要你用心去演奏。但是你拉的曲子一定要美,否则会把狼、甚至妖怪招来也说不定呢。”
吴韵喆每次拉琴时都会随着旋律想象一个故事,整个身心投入到故事情节中,他说:“记得有一次,我练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想象着它们一起跳舞的情景非常快乐,感觉真的有很多音乐精灵飞过来一起跳舞,好开心啊!练完之后,我赶快告诉爸爸,‘小精灵们来跳舞了!’爸爸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参加梅纽因学校入学考试时,吴韵喆演奏的《查尔达斯舞曲》获得了考官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演奏中有独特、有趣的东西,“这首曲子的引子悲伤凄凉,每当我拉到这段时,脑海中总浮现小说《小提手菲尔》中那个流浪无家可归的孩子,心中感受着他无法回家的悲凉。”
爸妈还鼓励他在乐谱边上添加美丽而简单的装饰图案,让他把自己最喜爱的卡通贴纸贴到乐谱封面、琴盒上、谱架上;特地给他买了彩色的谱架,帮助他把其他地方的愉悦情感迁移到枯燥的练习中去。他在这些地方画了微笑符(小笑脸),这样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一看见这些“小笑脸”,心情就会放松下来。
“功利目的”是获得幸福感
年仅16岁的吴韵喆就表现出成人般的思想。父母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家庭氛围、精心规划设计的教育体系点亮了孩子原本就有的天分,发掘了他的潜能。
吴韵喆的父母阅历丰富,谈到对孩子的培养,妈妈柴林微笑着说:“我们一起教过不少孩子,但韵喆是我们俩合作最好的一个成功案例。孩子去学琴、开家长会,我们都是一起行动,三个人变成一个整体。”在她看来,学音乐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简单拉几首曲子,而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为了让孩子时时感受到学音乐的快乐,他们收集各种和音乐相关的趣闻和吴韵喆一起分享,包括网上很多关于音乐的特殊功效的新闻,例如,韩国科学家设计了帮助植物生长的音乐花瓶,还有音乐帮助病人康复的故事等等,“这些趣闻有助于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喜爱。孩子7岁那年,我们把他带到生病住院的姑奶奶身边,在病房里为她拉了刚练习不久的曲子,演奏完,韵喆问,‘奶奶,您的病好些了吗?’姑奶奶拉着他的小手高兴地说,‘你拉得真好听呀!我听了,一下就好多了!”
因势利导不强求
爸爸吴骏总结,很多人认为练琴时间越长越好,其实,长时间演奏同一首曲子就像反复吃同一道菜,再好的东西也会让人疲劳和恶心。学琴之初应该循序渐进,孩子先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每次5分钟、10分钟、最多30分钟就好。该停就停、见好就收,练到平均水平的八九成就差不多了,最好让孩子时刻充满好奇地期待下一次的新鲜内容与挑战。
他们和孩子谈话时,像是对待朋友或同事,完全是开放、平等的关系。“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给他太多压力,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就着孩子的兴趣和想法去引导和支持。”吴骏说,“韵喆刚开始学小提琴一个月,就展现出极大的兴趣与天赋,他自己说要当最棒的小提琴家,并自动放弃了原来最爱的玻璃球、游戏纸牌,我们就只是帮他实现梦想。他想拉小提琴,我们就陪他学琴;他喜欢恐龙了,我们就找到所有和恐龙相关的书籍给他看,陪他一起学习,并扩展到古生物学、地质学、物理学等学科。”
全面吸收艺术营养
吴骏认为,孩子的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作力都来自于鲜活的生活,学音乐的孩子要全面发展。很多家长一门心思让孩子学琴,平时生活上什么也不让他们接触,最终培养出的孩子一点不懂得生活情趣,是不可取的。
据吴骏介绍,被称为“独奏家的摇篮”的英国梅纽因学校入学有三道门槛:考生先将自己的乐器演奏录制成DVD寄到学校;面试阶段,要现场演奏两种不同风格的曲目,面试官还会跟考生进行简单的交流;此外,孩子还要在学校学习、生活3天,以便考察其文化课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综合素养,包括法语、拉丁语、第二乐器(钢琴)、体育等等。他在住宿的三天中表现非常好,语言能力、交往能力都很突出,不仅被录取,还获得了每年4.2万英镑奖学金,他是继上世纪80年代金力、吕思清入读该校后,第三个入读的中国内地小提琴手。
吴骏总结,这得益于对孩子从小的全面素质培养:从幼儿园起,吴韵喆就阅读了大量书籍,每读完一本书,还要求他将内容复述,以锻炼记忆力和表达能力;他还广泛涉猎文学、绘画、建筑;多了解小提琴以外的其他乐器;鼓励他多到外面参加乐团活动以及各项运动,不仅增强了体质,同时还增进了人际交往——他和一起打太极拳的邻居以及一起游泳、练跆拳道的同学都成了好朋友。
更多新闻资讯欢迎关注大蜀艺术官方微信平台
上一条:孩子练琴出错了,何时提醒比较好?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