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琴童厌学,家长该怎么做?

更新时间:2017-03-04 14:08:27  

厌学——孩子学琴的瓶颈,坚持?放弃?


通常,孩子会在两种情况下出现厌学的情形:

一是想玩的时候, 二是不会弹或弹不到位的时候。

两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


如果孩子因为想玩而不想学琴,我们可以语气平静但态度坚决地告诉他,学完琴后你还有玩的时间,但现在不是玩的时候。


若孩子还是不能将心思放在学琴上,你可以握住孩子的手,让他看着你的眼睛,以不可商量的语气再次重申你的观点:


现在只能学琴,不许做任何其他事情。不要轻易心软退让,因为你这样坚持不仅是在让孩子学琴,还在让他学会专心致志地做事。


如果孩子是因为不会弹或弹不到位而不 想学,就到了孩子能否坚持学琴的关键时刻,处理得恰当与否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时命令就没有用了。


孩子的情绪越是出现剧烈波动、心情沮丧、哭泣、发脾气、甩手不弹、对学琴的热情和信心急剧下降等等,我们就越是要冷静、克制,因为这是他们宣泄不良情绪和自我康复的重要手段。


只要我们冷静,孩子经过足够的心理震荡和摇摆后,就会渐渐平静下来,重新建立新的心理平衡。此时,他们才会认真考虑和接受我们的建议和忠告。


家长该有的做法:

1、给予耐心的具体的指导

如果是因为没有认真听课而不会弹,就抓住这个时机,告诉他认真听课是学琴的基础。


切记不要指责、埋怨、呵斥,重要的是让他明白认真听课的重要性及不认真听课的后果。


如果是因为反复练习后仍弹不到位、丧失信心而不想弹,那么,要理解孩子的不易,充分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再次激励孩子坚持、克服困难。


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通常会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我真的为你的努力感到高兴。”


弹得不到位不是你的错,我们都知道要想把琴弹好是需要反复练习的,不可能一两天就练好。


老师弹得好也是经过许多年反复练习才达到的呀!只要你多练,你也一定能够弹好。老师相信你。”


孩子从我们的话语中得到了认可、支持和信任,就会重拾信心,继续努力。如果因弹不到位而沮丧、发脾气,不妨冷静地等待他们自己平静下来,因为他们只是在生自己的气。


但如果孩子在发脾气的同时有伤人毁物(如古筝、钢琴)或伤害自己的行为,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制止:


用力地握住他的双手,严肃地说“不可以”,并迅速把孩子带离钢琴,等待他平静下来后,再讲道理。


2、讲述别人的故事激励孩子:

我在跟孩子上课时常常会讲自己童年学琴的经历,告诉她们,她们比我童年时厉害多了,让她们对自己有信心。


家长们可以给孩子讲名家幼时学琴的故事,也可以讲我们自己对学习钢琴、古筝的梦想和憧憬,讲述我们对孩子学琴寄予的希望,激励孩子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3、夸夸孩子自从学琴以来取得的进步,帮助他重树信心:

孩子们学习到一定阶段时,所学内容都比之前更难,这个时候我会让孩子回忆一下,学古筝的这一路,从无到有的进步。


回忆那些曾经觉得很难的东西,现在看来都容易,让孩子明白,每一个困难都只是学习当中的一个阶段,克服过去就好。


家长们在家可以与孩子共同分析是什么方法使他取得了这样的进步,建议他再尝试一下这种方法,也许就会掌握这个技巧了。


4、在情感上给孩子以支持:

课堂上,我会给孩子鼓励、支持,每当我一句“李老师相信你可以,你一定可以”,孩子立即会转变状态,再困难都愿意继续去尝试。


在家里,父母对孩子在情感上的支持对孩子是更为重要的。当孩子弹得不顺或有畏难情绪时,不要指责、埋怨、嘲笑甚至打骂。


畏难情绪是人们面临困难时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勇气、信心、坚持等品质,正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克服困难逐渐积累和培养起来的。


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地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跨过去的。”这是孩子最需要的帮助,也是我们所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帮助。


5、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和毅力,磨练孩子的意志:

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坚持、磨炼毅力的事。


我十分反对甚至反感家长在学习方面宠溺孩子,比如我遇到过家长跟我说“老师,我的孩子才5、6岁,她坚持不了一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其实能不能坚持,在于老师会不会把握,会不会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您的孩子可以专注的看一个小时动画片,却不能坚持学习一个小时?


课中可以给孩子几分钟上卫生间、喝水的时间,但如果家长就先有畏难情绪,这样的孩子我通常不会收。



那天跟家长交流时,说到她的孩子有畏难情绪,并且不够自信,总是认为自己无法连贯弹奏。我告诉她妈妈在家一定要让她学会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做任何一件事都会遇到困难,只要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跨越障碍。家长们可以说:“我知道你不会这么脆弱,找到了方法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坚持到底。”


学琴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培养对音乐的热爱,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学琴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和毅力,磨练孩子的意志,建立牢固的自信,使孩子终生受益。


更多新闻资讯欢迎关注大蜀艺术官方微信平台